2014-04-03

跑了三個多月跑到波斯灣


在伊朗逗留十多日,在設拉子送走香港來的朋友後,一下子真有點失落。我和同伴繼續向南進發,目的地是臨波斯灣的阿巴斯港,失落很快就被期待興奮緊張交雜的心情取代,沒有烽煙的波斯灣是怎麼樣的?

阿巴斯港是伊朗海軍的主要基地,對開是伊朗跟美國等西方國家討價還價時,威脅封鎖的運油樞紐霍爾木茲海峽,也就是波斯灣唯一的出口。戰略地位不言而喻。提到霍爾木茲海峽,不其然想當年。想當年在電台工作之初,還未對「國際」有甚麼概念,更加不懂甚麼霍爾木茲海峽,它卻偏偏點中我的弱點。我分不了「茲」與「茨」兩字,即起碼三秒後才能讀出正確讀音,結果在新聞報道讀了霍爾木茨海峽,多麼低級的錯誤!雖然只換來前輩善意的提點,但都是我心中一大污點。這次踏上伊朗的土地,來到波斯灣,看著這個我最初連名字都不懂的海,覺得特別神奇。走到海邊沾一沾海水,幾乎想一躍進去。
















格什姆島上的阿拉伯女人為我畫Henna
在設拉子等夜車時跟當地人閒聊,一個先生千叮萬囑我們在阿巴斯港要事事小心,說那頭治安不好。治安怎樣不好說,至少我們都沒遇過壞人壞事,不過市面的秩序及衛生,的確比我們到過的伊朗城市差得多。

阿巴斯港有大量阿拉伯人定居,單從外表很容易將他們和波斯人區分。男的穿白長袍,女的戴色彩鮮艷且多用碎花布做的大圍巾,把頭部連身體都圍起來,一身打扮非常漂亮。但阿拉伯人膚色較深,對外人又似乎有點戒心,看上去總是充滿敵意,跟熱情好客的波斯人大不同。女性有時還會帶著金屬製的面罩,把人心都隔開了,我明明知道那是文化都望而生畏,有時想拍下她們美麗的一面,都會因怕惹麻煩而不敢,走在路邊也有點戰戰兢兢,然而主動釋出善意很重要,一個點頭一個微笑,總會得到相當友善的回應。

 

天未亮透便到達這個波斯灣城市,心水酒店下午二時才能check-in。退而求其次,可立即入房的酒店乾淨整潔,不過要共用洗手間及浴室。外國女性來到伊朗是頗受注目的,受當地男性騷擾也的確不是奇事。雖然不認同沒有戴頭巾沒有穿長衫褲就是淫婦,但出於自我保護我總會乖乖遵守規則。結果去洗手間或洗澡都要穿外套、披頭巾,或者叫同伴睇水,偷偷出入。另外浴室門那扇磨沙窗更讓我異常不安,因為房間只在對面,沖涼時就請同伴打開房門當個糾察,看看有沒有可疑人物。幸好只是稍住一晚,一早便check out 坐船到波斯灣上的最大島Qeshm格什姆島。

格什姆島是個伊朗當地非常熱門,也非常熱的度假勝地,來的多是伊朗人,也有來自各地的工人,本來在杜拜工作,簽證到期所以來格什姆島等續簽,像我們的外地觀光客極少。

十月的伊朗南部實熱得要命,大概也是這個原因,中午至下午三時期間,小島上的活動幾乎都暫停,大部分商舖食肆關門,街上也沒多少路人,連遊地質公園和紅樹林的一日團都在下午三時才開始。


地質公園並不特別,再有趣的已在土耳其看過,紅樹林看生態我也興趣不大,倒是跟一群當地人玩了半天,也樂上半天。其中一個伊朗三人家庭,父母都是工程師,十多歲的兒子相信是個品學兼優的小子,一家斯文有禮又相當熱情。吃的喝的買的一一跟我們分享,導遊不知說波斯文還是阿拉伯文,他們便充當翻譯,遊玩完還邀請我們同往shopping,把我們照顧得好好。離開小島時在碼頭說再見,心裡竟有點依依不捨。五個月旅程間不時出現這種情緒,不是建立的感情有多深厚,而是心裡知道很可能沒有再見的機會。

團友中還有一對伊朗情人,女的是個很快樂很可愛的肥妹,常常牽著我的手帶我看這看那。她讓我想起幾年前在泰國遇見的伊斯蘭女子,都是胖胖的蠻可愛的。當天我和家人去玩激流,三十幾度下我穿比堅尼,那女子就由頭到腳一身黑加上頭巾坐上像皮艇。那身衣物弄濕了有多麻煩我光想就頭痛,不過那女子全程玩得不知多快樂。兩個伊斯蘭女子的快樂笑臉不時在我腦海閃出,你以為宗教和文化把她們壓倒,但她們就是有法子活得快樂。

她總是笑哈哈的帶著我走走看看,
然後我也總是笑哈哈的

由於格什姆島是自由貿易區,不少伊朗人來這裡度假時都會大買特買,盡用免稅的優惠。島上有很多購物中心,特首劉華的海報都有售,就是沒有賣一張明信片。但是來到波斯灣,對著霍爾木茲海峽,我是無論如何也要寄些甚麼給自己的。

在小島上度過三日兩夜,醫肚主要靠酒店附近的炸雞店。這間Fast food Senator名字有點諷刺,一點也不fast,slow到不得了。賣的炸雞及pizza都是即點即做,往往要等十多廿分鐘才有食物下肚。不過雞炸得juicy,pizza熱辣辣,在伊朗已足夠讓我把它評為米芝蓮三星。最抵讚是它單面印刷,背面空白的宣傳卡。

買到大包小包的當地旅客,不少選擇到郵局大件小件的寄出,郵局職員大多有處理包裹的豐富經驗,有人來寄明信片卻把他們難倒了!

我走到櫃枱前,不過想買些郵票來寄幾將明信片,言語不通應該不是大障礙,不過職員可能根本不知道甚麼是明信片,也可能無法理解我拿著快餐店的宣傳卡來幹麼,就是溝通不來。好!那我就出絕招,拿紙筆畫了個郵票出來,職員恍然大悟卻示意他們沒有郵票賣。怎麼一間郵局會沒有郵票賣呢?(一兩個月後我發現郵局沒有郵票賣原來一點也不出奇)看看旁邊處理中的包裹,都是沒有貼上郵票的。買不到郵票,就把原本用來收藏的最後一套拿出來。買不到明信片,就將郵票貼在炸雞店宣傳卡的背面,然後把它放進郵筒。

波斯灣小島炸雞店的宣傳卡,
我把它當作明信片放進郵筒
旅程結束回到家裡是個多月之後的事,不過「明信片」還沒有收到,當時已有心理準備永遠也不會收到。不過二月的某一天打開信箱,竟然重遇那張炸雞店的宣傳卡。2013-10-26日寄出的東西,郵戳日期是2014-1-29,來到我手已是2014-2-12。我跑了三個多月跑到波斯灣,它就跑了三個多月由波斯灣跑到我手上,多微妙的緣分!

「跑了三個多月,跑到了波斯灣上的小島,面向霍爾木茲海峽的鑽油台,感覺是多不可思議!這趟旅程就是讓我知道很多以為遙不可及、沒可能完成是事,關鍵只在於你能否踏出第一步。但卻仍有些事情注定徒勞無功,是緣分也是天意!」

 


沒有留言: